*本文内容源于《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图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3)》(中国抗癫痫协会脑电图与神经电生理分会新生儿脑电图学组)。*
建议aEEG装置配备的放大器输入阻抗≥1MΩ,采样频率250-1000Hz,常用500Hz;至少配备1个彩色高像素摄像头,具有收音功能,确保回看过程中图像清晰可辨。
(4) 特殊情况下的电极放置:如患儿有头颅血肿、局部头皮破损或进行体外膜肺氧合等操作时,记录电极位置需避开皮肤损伤处和影响操作的关键部位,注意双侧应对称。
建议aEEG监测时同步进行视频监测。保证监测光线良好,摄像头角度、焦距及范围适当,监测全程患儿面部及全身无遮挡,视频中患儿全身可见,大小适宜。
操作前操作人员规范洗手;征得患儿监护人同意后可对放置电极部位的毛发进行修剪;放置电极部位应用磨砂膏清洁头皮至局部微红,对于皮肤薄嫩的早产儿可用清水擦拭,避免皮肤损伤。
常用网状弹力帽固定电极。先将弹力帽套于新生儿头部,再将电极从相应位置的网孔放入,紧贴头皮放置并用医用胶纸固定。对于有条件的医院可使用标准电极帽。网状弹力帽为一次性使用,标准电极帽使用后需温水浸泡,将导电膏擦拭干净后晾干,紫外灯照射后消毒备用。
aEEG监测时理想阻抗应低于5kΩ,但如记录同期实时aEEG图形整体平滑或原始脑电图未见明显的伪差和干扰,阻抗在10kΩ以下也可接受。尽量在患儿进食入睡后相对安静的状态进行监测、监测过程中减少人为操作、电极放置局部充分备皮去掉毛发和油脂、电极线成簇固定减少导线摆动引起的干扰、定时巡视实时脑电记录图形和阻抗数据并及时调整电极固定情况等,均有益于维持监测过程中的低阻抗。
建议aEEG操作人员在监测过程中定时巡视,确保电极固定良好,无电极脱落及明显干扰,保证摄像头正常工作,及时调整镜头和患儿体位及位置。
需包括出生胎龄、监测当日PMA(post-menstrual age,出生胎龄+生后日龄)、使用药物(镇静药、抗癫痫药,包括使用时间和剂量)亚低温治疗的程度及持续时间、主要症状和体征(反应低下和惊厥等)主要的神经影像学结果(头颅超声、MRI)。
(2)aEEG 的描述aEEG背景活动(振幅上下边界和连续性)睡眠周期及有无惊厥发作。若监测到惊厥,需描述完整的发作,包括开始时间、持续时长和结束时间;如存在惊厥持续状态,需记录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最后给出结论,aEEG为正常/轻度异常/重度异常,或aEEG表现是否符合胎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