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康复医学会脑功能检测与调控康复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25年脑功能检测与调控康复——线上查房》第12期于2025年8月25日晚上8点隆重开播,感谢众大咖云聚于此!
中国康复医学会脑功能检测与调控康复专委会常务委员兼电生理学组组长王长明教授应邀出席,全程主持本次会议。会议伊始,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名誉会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凌锋教授发表致辞,对神经电生理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表达殷切祝愿。
来自肇庆正大国健康复医院的闫文杰技师组长和余京蔓技师长共同分享了一例临床案例,该案例的主题为严重创伤性脑损伤合并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神经电生理评估与临床启示。闫文杰技师组长负责影像科DR、CT和MR的操作及本院神经电生理的操作检查,初步掌握各项基础疾病的影像诊断,能够相互印证电生理检查结果与影像诊断。余京蔓技师长负责患者数据如癫痫、意识障碍、卒中后患者的脑电图(EEG/ERP)的采集与分析,协助医师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报告的撰写,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基本情况:男性,15岁;
主诉:车祸致重度颅脑损伤合并缺血缺氧性10月余,持续深昏迷。
现病史:患者数月前因车祸致脑外伤,受伤后即完全昏迷,无任何反应,于香港当地医院就诊。检查示严重蛛网膜下腔出血、明显脑挫伤,期间监测见脑血流完全静止,且下丘脑 - 垂体系统功能全失,需长期激素替代治疗。
治疗中患者无法脱离呼吸机,停用后数分钟即呼吸停止,故持续机械通气;血氧、血压需多巴胺等药物维持。查体见上肢肌张力高,下肢肌张力偏低、呈弱强直状态。
后为进一步治疗,患者于数周前转入我院。入院后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及 ERP 检测,提示脑电波有同步化、节律性变化,否认脑死亡。目前患者仍完全昏迷无反应,持续机械通气,依赖多巴胺维持循环,继续激素替代治疗,肢体肌张力状态无明显改善。
患者入院后,医疗团队进行了神经电生理的检测,结果如下:
小结:EEG用于评估大脑整体电活动是否存在节律性、同步性,判断脑功能是否存在(基础状态);ERP用于检测大脑对外部刺激是否存在特异性反应,评估认知功能及意识相关的神经通路活性,侧重于脑功能是否能响应外界(功能活性)。
3、神经电生理的临床启示
神经电生理技术突破了传统依赖GCS等主观指标的局限性,凭借其客观数据提升了临床判断的准确性;同时该技术提供的检测结果能使临床治疗更加精准靶向残留功能区,更好地指导个体化治疗,提高治疗针对性。
神经电生理技术存在空间分辨率不足、易受干扰、难捕捉脑功能动态变化等局限。但未来会向更高分辨率、更精准定位脑区、更实时反馈脑功能变化的方向发展,助力临床更好地应用。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前神经内科主任高庆春教授认为该病例体现了神经电生理技术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指导的重要性。在神经系统疾病早期评估中,相较于CT显示的全脑低密度影、脑室缩小及密度增高,难以鉴别正常脑组织、未吸收血块等结构影像局限。EEG/ERP可通过监测脑电活动节律与认知活动相关电位,精准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残存脑功能,为脑死亡排除提供客观依据。此外,神经电生理能先于影像学发现结构改变前的神经系统功能异常,且与影像学结合可更全面解析病理状态下 “结构 - 功能” 的关联,弥补单一检查的不足。
END
往期精彩节选
【脑客中国】脑功能障碍的中西医结合新技术应用病例讨论 | 2024年脑功能检测与调控康复—线上查房 第1期
【脑客中国】吞咽功能障碍的迷走神经刺激技术 | 2024年脑功能检测与调控康复—线上查房 第2期